直讀光譜儀核心原理:從電火花激發到全譜分析的技術突破
2025-09-24
直讀光譜儀的核心原理在于將待測樣品中的原子激發,并通過對特征光譜的定性與定量分析,實現快速、精準的元素成分測定。其技術鏈條始于“電火花激發”。在氬氣保護的激發臺上,儀器在樣品(作為電極之一)與分析間隙之間施加高壓脈沖,產生瞬時高溫等離子體(電火花)。樣品表面微量物質被氣化并原子化,原子外層電子獲得能量躍遷至不穩定的高能級。
當這些激發態電子回落至低能級時,會釋放出特定波長的光輻射,即元素的“特征光譜”。不同元素擁有其的、如同“指紋”般的光譜線。傳統技術瓶頸在于,采用光電倍增管(PMT)的譜儀只能設置有限通道測量特定元素譜線,靈活性差且難以應對未知元素分析。
真正的技術突破是“全譜分析”技術的實現。這依賴于兩項關鍵革新:一是中階梯光柵與交叉色散技術的應用。中階梯光柵提供高分辨率和高色散率,將復雜的光譜在二維平面上精細展開;交叉色散技術則能有效分離不同級次的光譜,形成清晰的全譜二維圖譜。二是高性能面陣檢測器(如CCD或CMOS)的引入。該探測器能夠同時接收并數字化整個波長范圍內的全部光譜信息,一次性捕獲從紫外到可見光區的所有譜線。
這一突破使得直讀光譜儀實現了從“管測”到“全譜”的飛躍。它不僅保留了傳統直讀光譜速度快、精度高的優點,更具備了分析元素靈活(可根據軟件選擇分析線)、儀器結構緊湊、穩定性更高以及后期升級便捷(通過軟件增加分析元素)的巨大優勢。因此,全譜直讀光譜技術標志著現代元素分析進入了一個更強大、更智能的新時代,成為冶金、鑄造、質檢等領域的利器。
關閉>>